高中二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要点

点击数:446 | 发布时间:2024-12-22 | 来源:www.fcbskt.com

    在学习中,大伙肯定都接触过要点吧!要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常识,也就是大纲的分支。智学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《高中二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要点》,期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!

    1.高中二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要点 篇一


    气候的降水种类:

    全年降水多的就是年雨型,比如热带雨林气候,温带海洋性气候。

    夏天或者夏半年降水多的就是夏雨型,如热带草原气候,热带季风气候,_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,温带季风气候。

    冬天降水多的就是冬雨型,比如地中海气候。

    终年降水少的就是少雨型,比如热带沙漠气候,温带国内性气候。

    2.高中二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要点 篇二


    1.大方受热

    能量来源:太阳辐射

    大方受热过程:太阳辐射大方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方逆辐射

    2.热力环流

    海陆热力环流:

    白天吹海风,晚上吹陆风。

    由于白天陆地升温比海洋快,陆地形成低压,海洋是高压;晚上陆地降温比海洋快,陆地形成高压,海洋是低压。

    3.大方水平运动:

    水平充气压力梯度力:它是形成风的直接缘由;方向与等压线垂直;由高压指向低压。

    地转偏向力:北半球向右,南半球向左。

    摩擦力:它斜穿等压线。影响风速,摩擦力越大,风速越小;还会干扰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。

    风向:高压低压

    风力:等压线密,风力大

    3.高中二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要点 篇三


    河流搬运能力减少,促进沉积发生,形成堆积地貌。容易见到的河流堆积地貌主要有以下几种:

    冲积扇平原

   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。河流出山口后,比降显著减小,水流又分成很多交汉,成扇状向外流动,河流能量显著减少,很多物质堆积下来,又有益于河流改道。伴随各支汊的不断堆积和变迁,就形成冲积扇。冲积扇的物质结构,一般是顶部物质较粗,主要为沙、砾,伴随水流搬运能力向边缘减弱,堆积的物质渐渐变细,边缘一般多为沙、粉沙及亚粘土,分选性较好,所以冲积扇是较好的含水层,边缘常有泉水出露,可进步自流灌溉。若山地河谷随山地间歇抬升,也可形成叠置冲积扇。

    河漫滩平原

    河漫滩平原发来自于河流中下游。在河流中下游区域,河流下蚀用途减弱,侧蚀用途加大,河流总是凹岸侵蚀,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。堆积体的面积渐渐扩大,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,形成河漫滩。

    洪水季节,河漫滩被洪水淹没,继续同意沉积。假如河流改道,河漫滩被废弃。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块就形成河漫滩平原。

    三角洲平原

    三角洲平原是指河口区域的冲积平原。它以河流和海洋相互用途,河流沉积占优势的产物。河流到达海洋人海口处,因为流速极缓、水流扩散,将携带的泥沙在河口附近堆积下来,加上海潮顶托,形成三角洲。三角洲在平面上的外形略似顶尖朝哪个方向陆地的三角形,地势平坦,河网稠密,且纵横交错,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。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块,便形成广阔的三角洲平原。

    4.高中二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要点 篇四


    某一时刻的太阳高度:

    昼半球上的太阳高度大于零,值出目前正午,即地方时12点时。

    夜半球上的太阳高度小于零,最小值出目前子夜,即地方时0点时。

   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零。

    正午太阳高度:

    太阳直射那一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°。

    同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纬线有两条,这两条纬线分布在直射纬线的两侧,与直射纬线的纬差相等。

    某一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°减去该纬线与直射纬线的纬差。

    二分二至太阳高度分布规律:

    春分时,太阳直射赤道,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°,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渐渐减小。

    夏至时,太阳直射北回归线,北回归线上太阳高度为90°,北回归线以北区域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的值,南半球达到最小值。

    秋分时,太阳直射赤道,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°,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渐渐减小。

    冬至时,太阳直射南回归线,南回归线上太阳高度为90°,南回归线南北区域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的值,北半球达到最小值。

    5.高中二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要点 篇五


    气候成因的影响原因有:太阳辐射、大方运动、地面情况和人类活动。具体的某种气候的形成并未必全受这类原因的影响。所以,审题时应该注意判断主导原因是什么。

    太阳辐射:

    ①使得不同纬度区域获得的热量产生差异,从而形成不一样的温度带,如热带、带、温带、亚寒带、寒带;

    ②是同纬度区域的季节差异,加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,形成季风气候。

    下垫面:

   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,形成海洋性气候和国内性气候;

    ②地面植被和地表性质的局部差异,其实质是热量和水分的差异,由于下垫面是大方直接的热源和水源。

    大方环流:

    ①本身的低压带、高压带可以作为一种天气系统,长期影响一个区域的气候,如赤道低压带终年高温多雨;

    ②通过风靡风带、季风环流影响水汽输送,进而影响气候,如季风环流下,冬天气流由陆到海,降水少,夏天气流由海到陆,降水充沛;

    ③通过充气压力带、风带的移动影响一些区域的气候,如地中海气候。

    人类活动:

    通过生产活动及改变下垫面的物理、生物学特质,改变大方中水汽、CO2的含量,影响气候。如工业生产致使CO2增多、增加森林覆盖率或修建水库,改变局部气候。

  • THE END

    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,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。

专业院校

返回顶部

Copyright©2018-2024 国家人事网(https://www.zbxggc.com/)
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-1

  • 国家人事网微博

  • 国家人事网

首页

财经

建筑

医疗